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一点文学 > 其他类型 >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,李世民咋又活了无删减全文

朕已经威震四方了,李世民咋又活了无删减全文

哈李路亚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,李世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人进来就黑着脸。他的嘴角微微抽了抽,心中五味杂陈。对世家开刀,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。历朝历代,哪个皇帝不想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?是不敢吗?当然不是。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啊!世家子弟掌握着书籍,那是知识的宝库,在这个文化传承有限的时代,书籍就意味着智慧和力量。朝廷想要治理天下,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。杀人或许容易,可一旦肆意杀戮,后果不堪设想。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,朝政必然荒废,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,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,只是一瞬间的事。这还只是一个原因。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,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。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,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。...

主角:李承乾李世民   更新:2024-12-12 23:00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朕已经威震四方了,李世民咋又活了无删减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哈李路亚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,李世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人进来就黑着脸。他的嘴角微微抽了抽,心中五味杂陈。对世家开刀,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。历朝历代,哪个皇帝不想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?是不敢吗?当然不是。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啊!世家子弟掌握着书籍,那是知识的宝库,在这个文化传承有限的时代,书籍就意味着智慧和力量。朝廷想要治理天下,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。杀人或许容易,可一旦肆意杀戮,后果不堪设想。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,朝政必然荒废,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,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,只是一瞬间的事。这还只是一个原因。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,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。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,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。...

《朕已经威震四方了,李世民咋又活了无删减全文》精彩片段


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,李世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人进来就黑着脸。

他的嘴角微微抽了抽,心中五味杂陈。对世家开刀,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。

历朝历代,哪个皇帝不想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?是不敢吗?当然不是。

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啊!

世家子弟掌握着书籍,那是知识的宝库,在这个文化传承有限的时代,书籍就意味着智慧和力量。

朝廷想要治理天下,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。

杀人或许容易,可一旦肆意杀戮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,朝政必然荒废,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,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,只是一瞬间的事。

这还只是一个原因。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,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。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,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。

在这个时代,治理朝政需要世家的协助,救灾需要他们的资源,选拔官员绕不开他们的举荐,纳税也需要他们的配合。

一旦处理不好皇权与世家的关系,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就如箭在弦上,一触即发。想到这儿,就连一直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开始头疼不已,他用手按着太阳穴,试图缓解那阵阵胀痛。

“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?杀了多少人?”

李世民紧皱着眉头问道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。

“今天但凡参与谋逆的都被太子殿下给杀了,当即推出太极殿,在午门斩首,这些人各大世家都有。”

房玄龄缓缓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。

“至于剩下的人……臣也不知道。”

他无奈地摇了摇头,满脸的愁容。

李世民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,瘫倒在座位上,眼中满是绝望,又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
“是我,是我没有教导好承乾,没告诉他怎么当好一个皇帝。”

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充满了自责。

“看来我大唐也要步隋朝的后尘,二世而亡。我李家与世家的恩怨如今看来已经不死不休了。”

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,“明日你们随朕上殿,我李唐就算要亡,也绝不能亡在承乾手里,让他背上和隋炀帝一样的万世骂名。

就让我李世民,来承担这亡国的罪孽吧!”

李世民目露精光,那光芒如同当年他身为天策上将时一般意气风发。

哪怕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,他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感,那是一种王者的担当。

“陛下!”房玄龄等人再也忍不住。

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眼中闪着泪花,那是对李世民的敬佩,也是对大唐命运的担忧。

巳时,赶去上朝的大臣们一个个朝着皇宫门口赶来。

与昨日不同,今天的官员队伍里出现了很多生面孔。

他们身着各种品级的官服,崭新而整洁。这些年轻官员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年轻,朝气蓬勃。

他们的脸庞如同初升的太阳般充满活力,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。

与朝堂上那些历经沧桑的老臣相比,他们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,吹进了这古老而沉闷的官场。

就连房玄龄这把老骨头坐在马车上,看向外面这些年轻的官员,都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一些。

那充满活力的氛围仿佛有一种魔力,让他暂时忘却了朝堂的阴霾。


大臣们听到这话,心中大为震惊,没想到陛下竟愿意动用自己的私库,而且陛下的私库竟然比国库还富裕?

他哪来的钱?咸阳城有这么多钱吗?

说到这,李承乾看了一眼齐先生,齐先生似乎是很满意齐太师这个称呼,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,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
他知道这是陛下对他的信任,他定当不辱使命,与其他人不同,齐先生可是知道所有情况的。

他挺直了腰杆,向李承乾微微行礼。

“朕先给你们透露一下,以后长安官员的俸禄将不再分发职田,所有职田全部上缴国库,改为皇庄。”

李承乾的话一出口,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。

老臣们开始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声音嘈杂如菜市场。

年轻的官员们则是完全不为所动,这些政策咸阳城早就开始实施了。

有的官员脸色变得十分难看,心中愤怒不已:“这职田乃事朝廷所赐,自己从不贪污,全家收入来源一半皆在此处,怎能说收就收?收了之后该怎么养得起家里人?”

有的则是满脸惊愕,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,心中想着:“陛下这是要大动干戈啊,不知后续会如何,这和以往的小调整可完全不一样。”

还有的在窃窃私语,猜测着陛下此举的目的。

“难道陛下有更好的安排?”

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混乱,大臣们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波涛,一波接着一波。

大部分官员们脸色变得铁青,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陛下会有这样的决定。

自家的田地那可是家里的根基,就这样上缴国库,他们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。

比起那些世家,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更深。

就连一向沉稳的房玄龄,脸色也变得有些不自然,他眉头紧锁,嘴唇微微颤抖,似乎想要说些什么,但又忍住了。

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,既有对自家田地的不舍,又有对陛下决策的无奈,心中暗叹:“陛下此举虽不知为何,但看来是势在必行,只希望不要引起太大的动荡,这和我原本期望的平稳发展有了冲突。”

但李承乾很快就画风一转,他抬起手,示意群臣安静。

他的手如同有魔力一般,朝堂上的嘈杂声渐渐小了下去,大臣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。

“朕知道诸位,都是大唐的栋梁之才,也都是清廉做事的好官,自然不会亏待诸位。”

“朕绝不会白白让你们将家中的田地上交。”

李承乾大声说道。

“田地上交后,长安官员的田地补偿比咸阳官员高一等,每亩田地补偿粮食十石。往后每年每亩田补偿一石粮食。所有长安城内宗室、官员,日后不得拥有自己的私人田,每人每年的俸禄翻一倍。”

听到李承乾的话,群臣先是一愣,随后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。

每亩田补偿十石粮食,往后每年还有一石粮食的补贴,

这意味着朝廷一次性补偿了整整十年的粮食啊!

而且今后每年的俸禄还直接翻了个倍,这等好事,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。

大臣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刚刚的愤怒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,就像乌云被阳光驱散。

他们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,有的想:“如此一来,我家的收入不仅没减少,反而增加了,陛下圣明啊!”


长孙无忌接着说道:“我这里确实有一份先帝的遗旨,此份旨意是当时陛下亲手交给我和魏王殿下的,这里还请魏王殿下作证!”

李泰听到长孙无忌的话,兴奋地点了点头,急忙说道:“没错,我作证,这份遗旨确实是父皇给我和长孙大人的,里面有两份遗诏,按照父皇的临终遗言,一份是废太子诏书,另一份是确立后世之君的诏书!”

此言一出,朝堂上的百官顿时炸开了锅,纷纷交头接耳起来。

他们看向长孙无忌和李泰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,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诡异,不像是真的。

房玄龄不动声色地看了李世民一眼,李世民轻轻地摇了摇头,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遗旨的否定。与此同时,李勣、程咬金、尉迟敬德等人也都敏锐地接收到了李世民传递的信号。

这意味着什么?这显然证明长孙无忌和魏王已经勾结在一起,他们正在假传圣旨,甚至现在太子殿下都有性命之忧,说不定已经遭了他们的毒手!

尉迟敬德气得满脸通红,他紧握双拳,刚想要发作,却突然感觉到李世民那如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,那眼神中充满了警告。尉迟敬德心中虽然怒火中烧,但他还是强忍着怒气,慢慢地退了回去,只是那愤怒的眼神依然紧紧地盯着长孙无忌和李泰。

李世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朝堂上众人的表情,他刚刚已经迅速地扫视了一圈。

他发现,脸上带有疑惑之色的官员不足两成,而另外八成的官员都是一副胸有成竹、老神在在的模样,仿佛他们早就知道今天这场朝会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
李世民心中一惊,他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,这背后定然是世家在推波助澜。

这些世家为了自身的利益,妄图操控朝局,扶持对他们有利的皇子上位。

李世民的眼神变得冰冷起来,他再次扫了一眼还在那里得意洋洋的李泰,眼中满是失望。在他心中,李泰如此行径,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。

他暗暗下定决心,随时准备在事情失去控制的时候,直接出面,调动军队将这里的人都镇压下去,然后揭露自己的真实身份,还大唐一个清明。

“现在,我来宣读废太子诏书!”长孙无忌神色严肃,展开诏书,开始宣读起来。随着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,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样敲在一些大臣的心上。

等到废太子诏书宣读完毕,魏征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,他像一头发狂的公牛一般,猛地冲了上去,对着长孙无忌就是一脚。

这一脚又快又狠,长孙无忌猝不及防,被踢得向后退了几步。不过,他很快就被两边的党羽拦住,拉到了一旁。

魏征大声怒吼道:“长孙无忌!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?你这是在假传圣旨!太子殿下一向兢兢业业,为大唐尽心尽力,并无过错,陛下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废掉一个没有犯错的太子呢?你这是在逼宫,是造反啊!你就不怕遭天谴吗?”

他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,那声音在朝堂中回荡,震得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。

长孙无忌却并没有生气,他整了整衣衫,神色平静地看着魏征,缓缓说道:“你知道我长孙无忌做事一向公正,岂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?魏大人,你先不要冲动,还请听完后继之君的诏书内容,再做决断也不迟。”


李承乾当时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。

不过也没有太上心。

毕竟李承乾带着后世的知识,在面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时,内心深处是带着一种优越感的。
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承乾惊讶地发现这个齐先生就好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,无所不知。无论是复杂深奥的经济之学,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策论之法,亦或是晦涩难懂的经史子集……只要是书上有的知识,他无不涉猎,而且每一个领域他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。

他讲解知识时,旁征博引,口若悬河,常常让李承乾大为惊叹,自愧不如。

而现在,对齐先生来说,吸引力最大的,还是李承乾捣鼓出来的科学!

那些新奇的理论、奇妙的发明,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,牢牢地吸引着齐先生。

也就是从那时起,李承乾彻底收起了自己的优越,他对齐先生满心敬佩,视其为良师益友。

“走吧,进长安了,隐藏了这么久,没想到这个皇位唾手可得了,还真是对不起我们之前的努力啊。”

李承乾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惋惜,他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,那高大的城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雄伟壮观,却又少了几分他期待中的硝烟弥漫的壮烈。

城墙外的护城河河水波光粼粼,倒映着天空和城墙的影子,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,记录着岁月的变迁。

他既为能顺利进城感到欣慰,又为没有经历一场大战而遗憾,暗自思忖:“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,不知是福是祸,希望日后我能真正掌控这大唐。”

“陛下不必失望,以后我们的仗还多着呢,正是因为我们这么久一直在积蓄力量,如今才能兵不血刃地打开长安城门。”

齐先生安慰道,“过程上是一样的,只是有些不同。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努力白费了,相反,这是我们能力的体现。”

“齐先生说的对,主要是想练练兵。”他嘴角上扬,露出自信的笑容。

突然来了兴致,转头看向身边的人。

“显怀,一起驾马,看看谁快!”

说罢,他双腿猛地一夹马腹,胯下的骏马长嘶一声,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奔而出,马蹄扬起阵阵尘土,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

“陛下您慢点啊!”

一身玄甲的张显怀无奈地喊了一声,他那身玄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,反射出耀眼的光芒。

他作为负责保镖和管家任务的人,此时只能快马跟上,他一边策马追赶,一边紧张地盯着前方李承乾的身影,眼中满是担忧,生怕李承乾有个闪失。

………

“陛下,听说太子殿下带兵入长安了?你说我们等会跪不跪啊?”

房玄龄眉头紧锁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他满脸担忧地低声问道,声音微微颤抖,眼中满是焦虑。

房玄龄心中忐忑不安,他想:“这可如何是好,若是跪了,陛下颜面何存,若是不跪,大唐两君可如何是好!”

李世民脸色尴尬,就连嘴角都有些抽抽,他的眉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“川”字,眼中透着纠结与无奈。

“玄龄啊,朕是皇帝,哪有皇帝下跪的道理,还是跪自己的儿子?”

李世民压着声音对着房玄龄说道

“可是长安的百姓已经主动出来,在街道两边跪好,就等着新皇入宫啊!”

房玄龄内心急得直跺脚,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,眼神慌乱地看看身后跟着的一群文臣武将。


他的声音缓慢而低沉,却如重锤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。

“当然也别太害怕,只要你做的事情确实有利于社稷,哪怕你是世家官员,朕也是一视同仁的。”

朝堂上的众臣一个个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噤若寒蝉,不敢发出一点声音。

他们的身体僵硬,额头冒出冷汗,眼神中满是恐惧与不安。

一队又一队锦衣卫如幽灵般出去又进来,他们步伐整齐,神色冷峻。

每一次进来,都会将手中的情报放在李承乾的御案之上,然后悄然退下。

那一份份情报,仿佛是死神的判决书,让整个朝堂的气氛愈发紧张。

天色也逐渐黑了下来,夜幕笼罩着长安城。但今晚的太极殿却是灯火通明,那明亮的烛光在夜风中摇曳,映照出众人阴晴不定的脸庞。

“房相,你可以回去休息了,以后早上的时间一律定为巳时,大家也可以多休息一会。”

李承乾的声音打破了沉默。

“程知节也可以下去了。”

“李勣,侯君集,李靖,尉迟敬德……”

一个个报到名字的官员都如蒙大赦,他们恭敬地行礼,然后缓缓走出了太极殿。

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,仿佛生怕惹恼了李承乾。

“萧瑀萧大人你可以先回去休息了,虽然你出身兰陵萧氏,但你没有贪污,反而还从家里拿钱接济百姓。”

李承乾看着萧瑀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

“谢陛下!”

萧瑀感激涕零,他深深地看了李承乾一眼,然后转身离开。

那些报到名字走出太极殿的官员,在走出殿门的那一刻,都松了一口气。

然而,留在殿内的每一个人,那都是冷汗直直地在头上冒着,衣服都被汗水浸湿。

那些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,大家都是第一次见。

他们神秘而冷酷,行动迅速而高效。此刻,他们却如同梦魇一般的印在了所有人的脑海之中,那飞鱼服上的图案仿佛是恶魔的印记,让人心生恐惧。

直到不再有锦衣卫进入了,大殿上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下来,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。李承乾打了个哈欠,眼中闪过一丝疲惫。

他看了一眼还剩下的人,这些人中有世家子弟,也有寒门官员。

他们大多不仅贪污,而且手底下都不干净,做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。

官职最大的是门下省侍中,崔仁师。

“全都拖下去,大牢,锦衣卫去审,审理完毕后都抄家了吧。夷三族。”

李承乾的话一出,剩下的这些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他们瞪大了眼睛,满脸的难以置信。他们大多数人可都是来自世家,夷三族?这是要对世家全面开战吗?

崔仁师站了出来,他身着华丽的官服,头戴高冠,眼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还是强装镇定。

对着李承乾冷笑道:“陛下,你想要将我等抄家灭族,我等无法反抗,但我等可是世家子弟,若是陛下一意孤行,怕是李唐皇室到你即止,步隋朝后尘。”

他的声音虽然带着一丝颤抖,但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却十分明显。

郑仁基出自荥阳郑氏,官至光禄寺卿。此时,他满脸愤怒,直接将头上的官帽丢在地上,然后冷哼一声,以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
“与天下世家为敌?”

李承乾不屑地看了下面这群衣冠禽兽一眼,眼中满是鄙夷。

“你们连何为天子都不知道,还敢在这里大放厥词?世家很强吗?”

他缓缓抬起手,那只手瘦骨嶙峋却又充满力量,轻轻地抚摸着自己蓄了很久的胡子。
齐先生心中满是欢喜,道:“陛下,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,多年的谋划终于有了成果,我是个官迷,但又没有合得来的君王让我为之效力,遇见陛下你不容易啊!”
“陛下到时候可得给臣一个大大的官职,好歹也是从龙之功。”
齐先生一边说着,一边眯起眼睛,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自己身着华丽官服,在朝堂上接受众人朝拜的画面,那笑容越发灿烂,眼中的期待几乎要溢出来。
身旁的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,旗面上的图案仿佛也被赋予了生命,随着风舞动,似在为这即将到来的荣华而欢呼。
齐先生心里乐开了花,暗自思忖:“我齐某一生漂泊,如今终于要飞黄腾达了,我要让世人都知道我的能耐。”
李承乾看着齐先生那副模样,不禁哑然失笑,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。
“齐先生不怕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吗?”
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,在空气中缓缓传开。
李承乾心中对这位先生有些无奈,但也深知他的性格。
齐先生用力地摇了摇头,他的眼神变得无比郑重,那目光像是能穿透重重迷雾,直直地看向李承乾的内心深处。
“如果是别人,我早就走了,怎么还会留在咸阳城辅佐。”
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,向前迈了一小步,站得更加笔直。
“陛下你不同,你是我在大唐游历半生,遇到过最特别最特别的人,特别到好像不属于这个时代。”
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离,仿佛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。
周围的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,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,宛如一片钢铁森林,散发着冷峻的气息。
齐先生心中对李承乾满是敬佩,他回忆着与李承乾相处的点滴,暗自想道:“陛下心怀天下,所思所想皆是百姓,与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帝王截然不同,我定要助陛下成就一番大业。”
“你的那些奇思妙想,民生政策,前世帝王不是想不到,但他们是帝王,他们坐在高高的龙椅上,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,心中只有自己的江山社稷,哪里会真正在乎升斗小米的生死。民贵君轻放在明面上重若千金,那不过是他们用来粉饰太平、安抚民心的幌子罢了,放在私底下,在他们真正权衡利弊之时,那些百姓的性命在他们眼中就如同草芥,一文不值。”
齐先生语气冷淡,但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惋惜交织的光芒。
“陛下不同,陛下只要百姓好,陛下心怀天下苍生,这是何等的胸怀,这是我从未在其他帝王身上见过的品质。”
“这天下若能一直由陛下这样的人治理,百姓定能安居乐业,我定要帮陛下守住这颗赤子之心。”
李承乾没有理会齐先生的大不敬,他早已习惯了齐先生这种直来直往、毫无顾忌的说话方式。
很多时候,齐先生都是那么一副随性而为、不拘小节的样子,就像一阵自由的风,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。
李承乾刚遇见齐先生的时候,那是在咸阳城的一个宁静的角落。
他正站在一群孩童中间,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夫子长袍,头戴方巾,手持书卷,一副标准的夫子打扮。
周围是简陋的房屋,墙壁上爬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,但孩子们的笑声却让这里充满了生机。李承乾好奇地询问他的名字,可他却紧闭双唇,无论李承乾如何追问,他就是死也不说,只是神秘地笑笑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反正认识他的人一律称他齐先生,或者齐夫子。
他每日都会在咸阳城的某个角落,教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识字看书。
他教得认真,孩子们也学得投入,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是咸阳城最美妙的乐章,与周围市井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独特的人间烟火画卷。"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