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一点文学 > 女频言情 > 退位让贤全局

退位让贤全局

朱允熥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风轻轻吹过。老朱的脸上布满了笑容。年岁太大,笑起来便多了许多皱纹。看上去,却越发和蔼可亲了。此刻的他,不再像是一名杀伐果断,俯视天下的帝王。而更像寻常人家的老爷爷。只是不知为何,面对这个更和蔼的爷爷,朱允熥反而心底越发不安起来。据说有些人精,每句话都蕴藏深意。每一个普通的举动,实际上都不普通。老朱此举,又是何意呢?朱允熥心念飞转。一边搜索着脑海中存留的对联,一边笑道:“诗词歌赋,终是小道,难登大雅之堂。”“平日里用来陶冶性情,玩乐游戏罢了。”“熥儿年幼,却也知该多读圣贤书,多务正业的道理,不敢在诗词歌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。”“故而于诗词一道,熥儿并没有太高的造诣,让皇爷爷见笑了。”老朱闻言,再度深深看了他一眼。“无妨,就当逗皇爷爷乐一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允炆   更新:2024-11-29 10:3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《退位让贤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允熥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风轻轻吹过。老朱的脸上布满了笑容。年岁太大,笑起来便多了许多皱纹。看上去,却越发和蔼可亲了。此刻的他,不再像是一名杀伐果断,俯视天下的帝王。而更像寻常人家的老爷爷。只是不知为何,面对这个更和蔼的爷爷,朱允熥反而心底越发不安起来。据说有些人精,每句话都蕴藏深意。每一个普通的举动,实际上都不普通。老朱此举,又是何意呢?朱允熥心念飞转。一边搜索着脑海中存留的对联,一边笑道:“诗词歌赋,终是小道,难登大雅之堂。”“平日里用来陶冶性情,玩乐游戏罢了。”“熥儿年幼,却也知该多读圣贤书,多务正业的道理,不敢在诗词歌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。”“故而于诗词一道,熥儿并没有太高的造诣,让皇爷爷见笑了。”老朱闻言,再度深深看了他一眼。“无妨,就当逗皇爷爷乐一...

《退位让贤全局》精彩片段


风轻轻吹过。

老朱的脸上布满了笑容。

年岁太大,笑起来便多了许多皱纹。

看上去,却越发和蔼可亲了。

此刻的他,不再像是一名杀伐果断,俯视天下的帝王。

而更像寻常人家的老爷爷。

只是不知为何,面对这个更和蔼的爷爷,朱允熥反而心底越发不安起来。

据说有些人精,每句话都蕴藏深意。

每一个普通的举动,实际上都不普通。

老朱此举,又是何意呢?

朱允熥心念飞转。

一边搜索着脑海中存留的对联,一边笑道:“诗词歌赋,终是小道,难登大雅之堂。”

“平日里用来陶冶性情,玩乐游戏罢了。”

“熥儿年幼,却也知该多读圣贤书,多务正业的道理,不敢在诗词歌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。”

“故而于诗词一道,熥儿并没有太高的造诣,让皇爷爷见笑了。”

老朱闻言,再度深深看了他一眼。

“无妨,就当逗皇爷爷乐一乐。”

“圣贤文章固然要读,休闲娱乐也不可少了。”

“来吧,熥儿作对联,皇爷爷亲自给你提笔。”

说话间,早有小太监送来了文房四宝。

朱元璋走到凉亭内的桌前,提起笔,醮了醮墨,满脸笑意地望向朱允熥。

“既然如此,那皇爷爷,我就献丑了!”

朱允熥的语气中,仿佛还略带着几分心虚胆怯的模样。

似乎是真的担心自己写不出来。

老朱微微点头。

朱允熥开口缓缓念道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
老朱挥笔写就。

原本的笑意散去。

他盯着写好的对联,神色竟有些呆滞。

“写得好!”

过了很久,老朱才大声称赞。

“这幅对联写得好啊!”

“与咱这院子相映成趣,极配,极配!”

他转头望着朱允熥笑道:“你果然没有白读圣贤书,倒是真学了一些东西。”

“这幅对联,便是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来写,也未必能写得这般好!”

“有才气,有学问!哈哈哈哈!”

朱允熥嘻嘻笑道:

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

“我素来并不喜诗词歌赋,也不擅长。”

“今日在朝堂上作诗,不过被逼无奈,有感而发,才胡乱写就。”

“刚才也是见皇爷爷挖地辛苦,体量到百姓民生不易,才想到这幅对联。”

“若是易时易地,恐怕就写不了这般好,甚至可能全然写不出来。”

“皇爷爷莫要夸得太过!”

他心里确实很虚。

毕竟全靠背诗过关,唯恐下次就写不出来,故而早早打好预防针。

真要将自己吹成“诗仙”,那随时都可能坍台。

老朱再次称赞道:“不骄不躁,性子也不错。”

“标儿有你这么一个孩子,足以含笑九泉了!”

朱允熥低着头不语,眼眶内已有泪珠打转,喃喃道:“父亲大人……”

“唉!”老朱重重叹了口气,转而笑道:“好好的,哭什么呢?”

“都怪咱不好,没事提你爹干嘛!”

朱允熥仍旧垂着头,用手擦了擦眼角,作悲切状,不言语。

朱元璋唤道:“来人,将这幅对联抄写三千份,给京中的皇亲国戚,以及所有有品级的官员,每人送去一份。”

“咱要他们,将这两句话永远都牢牢记在心头。”

顿了顿,他又大笑道:“咱也要让那些瞧不起咱老朱家,觉得咱老朱家都是泥腿子的文人们好好看看,咱老朱家,也有读书种子,咱老朱的孙子能写得出这等诗词对联,比他们那些整日里舞文弄墨的文人只强不弱。”

朱元璋夺得天下,此前没少遭一些敌对势力文人的编排,嘲笑他不通文化,大字不识几个,泥腿子出身。

偏偏老朱心里对此十分在意,此际就难免有些得意。

太监们连忙走过来,接过对联,抄写去了。

老朱又笑问道:“熥儿,你写了一幅这么好的对联,咱要赏你。说说,你想要什么呢?”

朱允熥忙道:“那就请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,传位给我吧!”

“你……”朱元璋抬手指着他,气狠狠道:“你放肆!”

“大明的江山社稷,岂是你说要,就能给你的?”

“你知道你今天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,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吗?”

“你不要脸面,皇爷爷我还要呢!”

“今日念你初犯,也就罢了。”

“日后再敢胡说八道,咱定不轻饶你。”

朱允熥不以然的撇了撇嘴。

明明是你自己问的嘛,我说了又不给,还要训斥我……

“那皇爷爷无论如何,也不能立我二哥为储君,他真的不行。”

朱允熥道:“皇爷爷立谁都可以,就是不能立他。”

朱元璋双目一瞪,怒气似又冲了出来。

但尚未发作,自己却自行压制下去,道:“炆儿是你二哥,你们两个一起长大,年龄也相差无几。”

“咱往日里听人说,你们兄弟二人感情极好。”

“你为何就一定阻止他当储君呢?”

朱元熥道:“皇爷爷,公是公,私是私。”

“我和二哥感情好,这是私情。”

“二哥不适合当皇帝,这是公事,事关天下苍生社稷。”

“我岂能因私废公,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呢?”

老朱冷笑道:“好一个公私分明,你倒是振振有词啊!”

“罢了,罢了,咱不想再与你说这些。”

“你年岁也不小了,该做点事情,历练历练。”

朱允熥眼珠子转了转,忙问道:“皇爷爷可是要给我安排什么差事吗?”

“自元末以来,天下纷乱,盗贼四起。”

“沿海一带,有倭寇袭扰百姓,杀烧掠夺,无恶不作。”

“一些不法盐商,盗贼以及张士诚余部,也混入倭寇里面,他们出则为寇,入则为民,因此一直无法剿灭。”

“为了彻底清除倭患,此前咱已经下旨,实行海禁,片板不许下海。”

“但一直以来,这项政策,落实得并不彻底。”

“官府衙门中,总有人胆大妄为,与见利忘义的商人,甚至是倭寇相互勾结。”

“他们偷偷出海,行非法之事。”

说话间,老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案卷。

“这是下面查到的资料。”

“金陵城里面,就有富商与倭寇勾结,做一些见不得人的生意。”

“今天晚上,你就带着锦衣卫,去抄了这个朴家。”

朱允熥怔了一下。

抄家?

这种事情,直接让锦衣卫去做不就行了吗?

何必还非得他一个皇孙带队呢?

再说,抄家能历练啥啊?

说中想着,却听老朱又交待道:

“记住了,如果朴家的人敢反抗,格杀勿论!”

“办好了这趟差事,咱就给你封亲王。”

朱允熥再度一怔,眸光凝望老朱。

皇帝的儿子十岁便会封亲王,但他原本只是太子之子,故而只封了郡王。

“怎么?封你亲王,还嫌小了吗?”老朱冷哼了一声。

朱允熥垂眸不语。

“你的意见,咱也不是完全没听。立储之事,暂时搁置。”

“你好好办差,咱也在看着,要是你真有能力,有本事,咱也不是不能立你为储君。”

老朱挥了挥手:“去吧,好好办差!”




“那日在朝堂上出手打了舅姥爷,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,是为了救他。”

“可舅姥爷心中却未必会体验我。”

“今儿要是真打了你,我心里也不忍,不管怎么说,你都是我亲舅舅啊。”

“这世上哪有外甥打舅舅的道理呢?”

“可我若是不打你,皇爷爷便会以为,是我鼓动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出来站队,威胁朝廷。”

“那我可就是死路一条了!”

“储君之位,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我。”

常升忙道:“不会啊,你公开争储君之位,陛下不也没有惩罚你吗?”

朱允熥摇头道:“那不一样。”

“我向皇爷爷讨要,给与不给,都在皇爷爷一念之间。”

“皇爷爷想给,那便给;不想给,那就不给。”

“结果如何,最终都是他老人家乾纲独断。”

“可你们站出来,为我摇旗呐喊,性质就大不相同了。”

“大明江山,到底是你们做主,还是皇爷爷做主?”

“是由你们决定拥护谁为储君,还是由皇爷爷决定立谁为储君呢?”

常升想了想,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。

但一转念,又不解道:“可此事是咱们做的,跟你没关系啊。”

“更何况,咱们其实也没有要威胁陛下的意思,也万万不敢啊!”

“怎么和我没关系呢?”朱允熥道:“不是我做的,那就是我不能驾驭你们,将你们约束好。”

“比如你直呼二哥的姓名,不尊献王殿下。在皇爷爷的眼中,要么是我不尊敬兄长。”

“要么,就是我管不了你,管不了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。”

“皇爷爷就不可能将大明江山托付于我。”

常升恍然大悟,跳了起来道:“有道理!”

“咱大明江山的继承者,必须有足够的威望,一言既出,千军万马,无不听从。”

“你的威望确实不足。”

他拍了拍脑袋,道:“你是想借给舅舅打板子的名义,树立起自己在勋贵子弟和军队将领中的威望吗?”

“好主意!”常升翘起大姆指,道:“陛下若是看到咱们勋贵子弟和军中武将,都对你心服口服,唯命是从,必定会认为你才是最适合继承大明江山的人。”

“那就拿我来开刀吧!”

常升撩起衣服,直接趴在地上。

“打吧,舅舅屁股上肉厚,还挨得住!”

朱允熥一怔,连忙走过去问道:“舅舅,你真没事吧。”

常升一脸无畏:“没事,男子汉大丈夫,区区一顿板子,算得了什么。”

“你尽管令人打,我保证不哼一声。”

“只要能提高你的威望,帮助你夺得储君之位,舅舅吃点苦,受点罪,又有何妨?”

朱允熥露出感动无比的模样,道:“舅舅对我真好。”

“不过,今日你可不仅要挨板子,还得受训斥,以后还必须按我今日说的办。”

“那是自然。”常升道:“我今天挨打,就是为了让那群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,日后都对你言听令从。你再吩咐几件事,我带头做遵从。


没办法,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。

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,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。

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,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。

骂名正滚滚而来。

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,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。

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。

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,人人争相传诵,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,便会不复存在。

不料,听完他的话,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。

报刊,在这个时代,并非什么稀罕物。

朝廷有“邸报”,民间也有各类小报。

只不过,朝廷的““邸报”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。

什么人能看,什么人不能看,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。

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,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。

一经发现,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,自身流放几千里;重则以谋逆论处,砍头枭首,甚至是诛杀三族乃至九族

除了“邸报”之外,老朱从来没有想过官方要办其他的报刊。

皇孙亲自办报刊,还是类似于小报类的报刊,在老朱看来,多少有点难以想象了。

见到老朱的模样,朱允熥立即明白,自己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。

果然,要让人转变思维,将其说服,十分不易。

他脑海内念头飞转。

“皇爷爷,孙儿想办报刊,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,孙儿是想让皇爷爷长生不老!”

“胡说八道!”老朱斥道:“世上岂有长生不老的人?”

“别听那些人天天喊咱万岁万岁万万岁,其实都是假的,骗人的。”

“生老病死,乃是天理循环,万古不变。”

“任何人妄图追求长生不老,皆是逆天而行。”

“咱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都安居长寿,岂能让咱一人长生不老,来看百姓受苦受罪。”

“你们要记住,身为帝王,要勤于政事,将功业记载在史册上,让名声流芳百世,这才是真正的“长生不老”!”

朱允炆忙道:“皇爷爷,孙儿记住了!”

朱允熥却道:“皇爷爷说得真好,孙儿也知道是这个道理。”

“名声流芳百世的人,哪怕是死了,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,他们是真正的永垂不朽。”

“但光靠史册记载可不行。”

“史官们会修史,会纂改,数十代之后,事情便说不清。”

“皇爷爷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这是亘古未有的功绩,孙儿认为要大力宣扬,让天下人人传诵。”

“如此一来,就算后世史官再怎么改史册,也抹不去您的名声和功绩。”

“只有这样,皇爷爷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,活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中,才能真正的长生不老了!”

“这是孙儿一点孝心,还望皇爷爷成全。”

朱允熥说着,拜了下去。

旁边的朱允炆听得目瞪口呆,没想到这个弟弟拍马屁的功夫,也进步得如此之神速。

他连忙道:“三弟,你虽然是一片孝心,但若用报刊宣传皇爷爷的功绩,难免有吹须遛马的之嫌,会给朝廷树立不好的风气,皇爷爷恐怕不会同意的!”




老朱口中这样说着,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。

少年好色虽然是寻常事,但若沉迷酒色,就无法将江山托付于他了。

“那倒没有!”蒋瓛摇了摇头。

“吴王殿下只看了那些歌女舞姬一眼,便没有再找她们。”

“好!”老朱猛地在桌案上重重拍了一掌。

喜不自禁!

“不愧咱的好孙子,见美色而不心动,虽年少却心有志。”

蒋瓛道:“可吴王殿下看到小时候玩的器件,却好奇起来。后来更是召集了一大群木匠,工匠,铁匠等匠人,在府中摆弄……”

“每日天不亮就起床,天黑了方歇下……”

蒋瓛将记载朱允熥每日日常活动与言语的折子,递了上去。

还有一张图纸,是朱允熥准备要打造的东西。

老朱打开图纸,看了又看,不解问道:“你认得这是何物吗?”

蒋瓛摇头道:“微臣不认得!”

他唯恐老朱生气,责怪自己失职,又连忙道:“微臣问了不少人,无论是饱读诗书典籍的文人,还是经验丰富的木匠,工匠、铁匠等,他们都不认得。”

“想来应该是吴王殿下自个儿想出来的玩意儿,故无人识得。”

“熥儿这几天,一直在府中,监督匠人打造这东西?”老朱又反问了一句。

“是!”蒋瓛道。

“你对此怎么看?”老朱问。

蒋瓛大惊,忙道:“微臣不敢……”

“咱让你说,你就说!”老朱怒道。

“微臣遵旨!”蒋瓛见无法逃避,只好道:“吴王殿下自幼在东宫长大,管束甚严,微臣听闻他幼时就喜欢做一些好玩的小玩意儿。”

“后来年岁渐长,要读书做功课,便无睱他顾。”

“如今出了东宫,在王府里面无人管束,难免勾起幼时回忆,稍有放纵,亦是人之常情。”

“吴王殿下毕竟年岁尚小,正是贪玩的年龄。”

“想来只要陛下加以教导,当可回到正轨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朱的神色。

“小时候就喜欢摆弄这些玩意儿?”

老朱怒问了一句。

“听说是的!”蒋瓛小声应道。

“可他现在长大了!”老朱大吼道。

“他都敢站出来,公开在朝堂上找咱索要储君之位了!”

“他怎么能天天玩这些呢?”

朱元璋咆哮如雷,生气地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。

“没人管他就放纵自己吗?”

“就这样子,咱怎么能将江山交给他?”

“简直是岂有此理!”

老朱猛地将画卷揉成一团,扔了出去。

“玩物丧志,玩物丧志啊!”

“陛下息怒!陛下息怒!”蒋瓛跪在地下,身体都有些发抖起来。

身为锦衣卫指挥使,平日里的他永远镇定自若。

在别人眼里,指挥使大人是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。

此际面对暴怒的皇帝,就连他也不由自由的害怕起来。

半晌。

老朱的怒意终于逐渐发泄完毕。

“不能让他在府中继续呆着,荒废时光。”

“传旨,着献王、吴王明日进宫读书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